查看原文
其他

集采刮向种植牙,坚定但不激进

镜知 财健道 2022-04-25
‍最近微信改版打乱了发布时间
请将“财健道”设为星标★
持续关注,不错过好看



文 | 镜知
 
八月,是被“集采”支配的一个月。仿制药、胰岛素、IVD、人工关节前仆后继,今天来聊聊种植牙,这个既让人意外、又不意外的高值耗材集采。
 
意外是因为口腔科市场化程度高,约六成的种植牙业务是由民营医疗机构完成,且种植牙本不在医保覆盖范围内。不意外是因为国家医保层面释放的降价、调结构决心——有条件的要集采,没有条件的创造条件也要采。而且据《财健道》了解,牙科的高耗集采是更高层直接提出的要求。
 
8月24日,宁波市医保局就《关于进一步明确医保历年账户支付种植牙项目的方案》公开征求意见,提出用医保个人账户的历年账户,支付目录内的种植牙项目,支付标准是国产3000元,含材料费不超过1000元、医疗服务费2000元;进口3500元,含材料费不超过1500元、医疗服务费2000元。
 
此处的材料费,不只是种植体,还包含基台、牙冠、修复附件、配套工具等。据国海证券的调研,口腔医院采购种植体的进货价:国产品牌约400元-600元,韩国品牌种植体约500元-800元,欧美约1600元-3000元。
 
家鸿口腔递交创业板的招股书中,披露了其代理瑞士品牌登士柏(Dentsply,全球排名前三的种植体)的均价,2020年种植体单价约1470元/个,基台约650元/个,通过积分、返利等厂商给予代理商的优惠,单价还可小幅降低。
 

种植体等耗材的“批发价”从400元-3000元不等,装到消费者嘴里后,终端价涨至6000-20000元,这中间10倍左右的空间,成为被抨击的关键点。
 
但牙科果真是暴利吗?从账目清晰的民营口腔医院来看,种植体等耗材的采购价并不高,通策医疗曾在8月23日的投资者调研交流会中表示:公司采购的最贵种植体就是3000元左右。那为什么最终消费者支付的费用如此之高?
 
无论是主营民营口腔医院的“牙茅”通策医疗,还是主打连锁口腔诊所的瑞尔齿科,超过一半的成本需用于支付牙医、护士的薪酬。2020年,通策医疗的人力成本6.37亿,占总成本超过55%;瑞尔齿科的雇员开支5.85亿,比重也超过50%。



因此,这个行业最稀缺而值钱不是耗材,而是优秀的种植牙医,一流牙医可能需要10年沉淀。只是在现阶段,消费者为技术服务付费的习惯尚未完全建立,所以医疗机构将价格转移体现到耗材实物上。
 
从耗材的选择上,沉淀了优质牙医的公立医院、高端民营口腔机构,更偏好欧美系耗材。中低端民营机构,更偏好韩系耗材,走高性价比路线。韩国种植体品牌奥齿泰(Osstem)的终端价在6000元左右,2019年在国内市场份额已达到33%。
 
事实上,口腔机构竞争激烈,名医挖角战、价格战一直在进行。种植、正畸等高端修复,也都有了平价版服务,但还是有大量消费者选择昂贵版。因为患者对医疗服务的结果预期往往很高,价格需求弹性较低,加上决策强依赖于医生的推荐,难免出现“想种牙却种不起”的情况。
 
▲ 图说:价格较低的烤瓷桥和活动假牙,可替代种植牙疗法
 
从本次宁波给出国产3000元、进口3500元的种植牙医保支付标准来看,覆盖国产及进口中低端产品的概率更高。如上所述,其实公立医院偏好欧美系种植体,且定价整体略高于民营医疗机构,医保集中采购耗材的谈判价很重要,但能否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让降价的高值耗材顺利入院,才是关键。
 
不过,此次宁波尝试用医保个账支付种植牙,个账的留存仍是个人消费、最多是家庭共济,这在一定程度上规避了种植牙需求猛然放量,给医保带来过大压力。
 
医保个人账户的筹资,与当地的居民收入水平息息相关。宁波市去年人均可支配收入59952元,全国排名第8位,高于厦门、珠海等城市。且宁波在医疗健康方面的创新一直走在前列,此番由其进行种植牙进医保、集采的“先行先试”,也顺利成章。
 
今年3月全国“两会”时,全国人大代表、肥东县总工会兼职副主席李小莉表示:群众对“看牙贵、牙科暴利”的呼声很高。如果种全口牙,相当于在县城买套房。建议将种植牙费用尽可能地纳入医保报销范围,以满足群众对口腔健康的需求。此消息一度发酵至微博热搜第二名。
 
事实上,此前多个城市讨论过相似问题。2020年11月,济南市医保局回复市政协 “扩大口腔医疗统筹报销范围”的建议,称根据市医保基金承受能力,“考虑我市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主要还是立足于为群众提供基本疾病治疗保障,解决群众医疗负担,将种植牙钉材料纳入医保支付范围的条件尚不成熟。”
 
2020年济南市人均可支配收入43056元,在全国城市中排名第32位,将种植牙纳入医保支付的条件尚且不成熟。那在更广泛范围内,将该自费项目纳入基本医疗保险,挑战和压力可见一斑。
 
截至今日(8月31日),宁波医保方面仍在就“医保历年账户支付种植牙”征求意见,关于医疗机构使用未中选品牌产品的限制条件、中选产品如何带量等尚未明确,可预见的是执行细则应不会过于激进。

(作者为《财经》研究员,实习生张羽岐对本文亦有贡献)


 
- END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